每日更新

“神医”还是“神药”?简直不敢相信直播间里的伎俩。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Jian・Mantra] “现在很多保健食品总是先说产品有多么神奇,然后请一些‘专家’来引用经典,然后让患者出现并谈论它的功效,最后告诉一些听众它的功效。” “这是前段时间市场监管局东巴分局工作人员描绘的场景。南京高淳区办事处正在宣扬假药和健康食品。官员系统讲解了如何区分药品、保健食品和一般食品,并多次提醒老年人认准“蓝帽子”标志,理性科学购买健康食品,不要轻信“药品能治病”、“有奇效”等虚假广告。最近,一些不不法企业以“健康”为幌子,通过“直播领福利”、“免费健康课程”、“免费专家讲诊”等方式,侵犯老年人权益。 10月15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严厉打击民间直播违法虚假广告”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纠正民间直播违法虚假广告的进展和主要成果。这也是市场监管部门首次对民间直播误导性广告违法行为“拔刀”。市场监管总局价格和竞争监管办公室一级巡视员杨洪峰介绍,根据目前查处的相关案件分析,商业直播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下。误导性广告、夸大其词功效过大,把普通产品包装成包治百病的“神药”、“神器”,吸引老年消费者购买价格更高的产品。 “专家”是假的,一些直播间通过“伪科学健康课”、“专家一对一咨询”等方式进行营销,而所谓的“专家”往往没有真正的专业经验或资质。目前,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立案私播直播违法误导性广告案件30起,其中私播直播平台案件6起,直播类案件24起。广播商人。迄今已缴纳的罚款和没收金额为293万元,预定的罚款和没收金额约为663万元。市场监管部门将在事件调查基础上,迅速揭露误导性广告典型案例并在商业直播中发挥“查处事件、警示其他事件、规范行业”的作用。例如,在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查处的一起虚假广告案件中,该平台在直播中声称,一种食用药膏对发烧、咳嗽、便秘、心脑血管等疾病有效。他还推广了人参帽消除结节、治疗“三高”的保健品。同时,滥用“最有效”、“全球最高认证级别”等毫无根据的极端用语。该局官员表示,这些广告没有科学依据或临床证据,一些保健食品的外盒上还声称可以治疗违禁疾病。打击通过“断网、封锁信息、解散组织等”方式销毁证据、逃避责任的不法企业。杨洪峰坦言,这种行为实际上给监管执法工作带来了困难和挑战,比如监控难、主动监控难、“私域”内容取证难、上下游链条溯源难等。他接着表示,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将通过加强电子证据采集整理、跨区域联合办案和全链条“穿透”监管,着力更好提升法律监管、信用监管、智能化监管的能力和水平,坚决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你可能也会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