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超级项目密集“刷新”,展现激进创新
2025年10月13日06:58 来源:经济参考报记者 吴伟祥 丁杰
最近,几个世界级的超级项目已经达到了重要的里程碑。他们不仅以令人震惊的数据创造世界纪录,还凭借多项基础性技术突破,展现了我国从“基础设施强国”向“创新强国”的跨越,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国庆前夕,随着贵州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的通车,管理工程花江峡大桥历经三年多的建设正式竣工。该超级工程桥高625米,主桥跨度1420米,实现纵横全球第一,实现双倍进步。粤港澳大湾区又一重大工程狮子洋航道近期也取得重大进展。主桥索塔高200多米,为明年竣工奠定坚实基础。这条全长35公里的双层多层公路渡槽,两层共16车道。其主桥主跨2180米,实现“一跨过江”。建成后,主塔主跨、高度将实现五项世界第一。新开通的沉贾高铁沉阳至白河段(沉阳至贾木高铁沉白段)是克服长白山冬季最低气温可达-40摄氏度的复杂地质条件的工程奇迹。近80%的路段已被占用通过桥梁和隧道。列车在断层、洞穴密布的长白山山脉内以350公里/小时的速度平稳行驶。这被称为“高速高温铁路智能建设新标杆”。这些超级项目面临全球性挑战,技术创新是解决这些挑战的关键。为应对强劲的峡谷风和复杂的地质问题,花江峡大桥施工团队创新应用北斗定位系统,引入智能电缆技术,安装风速测量激光雷达。用于监测施工误差在5毫米以内,确保桥梁能够承受峡谷14级大风。狮子洋运河主塔高342米,相当于110层摩天大楼。各钢套管段安装偏差应控制在1mm以内。项目组将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与云平台对接,o 每秒收集超过 30 个海拔高度的数据,实现复杂环境下的精确操作。新博高铁正在冰冷的冻土上建设。除了无缝轨道技术、智能监控系统和先进的信号控制系统外,该公司还采用耐寒建筑材料和环保走廊设计,在保证高铁准确运行的同时,保护了东北虎、红豆杉等珍稀物种的栖息地,一次性解决了许多世界级难题。北京交通大学中国高端制造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朱明浩认为,超级工程加速建设的原因是“十四五”期间我国在很多关键装备、关键商品和人工智能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超钢、智能缆索起重机系统、高速智能轨道、大型旋挖钻机igs等,他们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装备制造融为一体。标志性科技产品正在支撑大型工程建设走向智慧工程建设,创新是引领超级工程建设的关键因素。不仅如此,超级项目的价值早已超越了项目本身。作为贵州桥梁旅游一体化3.0模式,花江峡大桥被打造为“旅游桥梁+体育体验”综合体。除了体验玻璃栈道、喝咖啡外,还可以体验攀岩、滑翔伞、无绳蹦极等极限运动的刺激。自试运行以来,花江峡大桥旅游区迅速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一方面,超级项目的开发建设拉动了产业需求,推动了产业上中下游联合创新。同时,朱明浩表示,超级工程是一种极限,往往代表着极限、尺寸、精度,倒逼关键装备、关键技术、关键信息的颠覆性创新,突破产业技术极限,推动产业智能化、高水平升级。 明浩建议,第一步是推动标准化引领,通过大规模工程建设重建行业标准体系,打造国际标准话语权。其次,我们将重点投入共性技术和产品创新,特别是在轴承、超高强钢、碳纤维等方面,帮助专精特新的“小巨人”初创企业做出符合其血统的产品。三是分解创新 大学之间的障碍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开展重大研发和科技项目,帮助企业承担德导重要工程技术研发项目。
(编辑:王菊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