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本报记者 孟婷婷 电网设备作为电力系统的“骨骼和经脉”,担负着电力的输送和分配。特高压和智能变压器等设备是跨区域能源部署的核心。 11月5日,A股市场电网设备板块延续强势表现。截至当日收盘,16只个股股价涨停。其中,上海燃料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根登”)、江苏神马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马电气”)和中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能电气”)股价连续第二天触及最高涨停。中谷副秘书长袁帅安村物联网产业联盟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在当前科技发展浪潮下,人工智能(AI)领域备受关注。随着AI的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也将大幅增加。电网设备作为输配电的重要环节,重要性日益提升。” 2025年8月,中国电信研究院发布《智能计算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报告显示,预计到2035年,人工智能产业将为我国GDP贡献超过11万亿元。然而,面对AI产业快速发展和数据中心快速扩张带来的产业机遇,在全球范围内,高负载密度和波动的电力需求带来的网络连接问题正在日益凸显。正在出现。它限制了工业发展发展。 AI计算对功率波动的容忍度非常低。如果电压在 0.1 秒内变得不稳定,千万亿次计算就会归零。由此,数据中心从“怕停电”变成“怕波动”,储能系统也从“可选”变成“救命装备”,推动储能需求扩大。这种需求正在迅速增加储能产品的出货量。例如,天合光能公司在11月3日投资者关系登记表中披露,目前公司海外订单(签约订单)超过10GWh,预计主要在2025年至2026年期间交付。惠州亿纬锂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江明在10月23日的投资者调研活动中表示,2020年前三季度:2025年,公司储能电池出货量48.41GWh,同比增长35.51%。在袁帅看来,储能系统的接入和稳定运行离不开电网设备的支撑。储能行业的积极发展趋势间接反映出网络设备为构建兼容的储能系统提供了更多机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谭浩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电力系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对设备用电设备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智能化升级的趋势。在传统火力发电的基础上,新能源与核能的大规模融合,对能源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新能源在电力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未来,储能将是主攻方向。储能领域周边电气设备也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之间。目前,多家A股上市电力设备公司都在储能领域布局。例如,摩恩电气深耕电磁线和特种电缆领域20多年,现已开发出一系列绿色能源产品。公司主要产品为新储能系统用电池连接电缆,用于直流侧电池模块之间、电池组之间、电池组与对接盒之间、电池组与储能变流器之间等设备之间的连接。目前,神马电气正在积极研发数百兆瓦压缩空气储能新型玻璃纤维复合套管技术。中诺电气积极研发多种新型储能产品,包括用于阳台照明储能的便携式电源、用于发电的储能系统、以及用于工业应用的储能系统等。为用户提供商用和商用储能柜。智库盘古(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姜瀚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电网侧储能需要专用变压器、能源管理系统等,必须安装并网逆变器和保护控制装置。如果相关企业能够将传统输配电设备适应储能接口标准和配电响应特性,有望开启第二次增长曲线,加速相关企业从‘单一设备供应商’向‘系统解决方案’的转变。”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