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热门

“绿色石油”将改写能源格局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绿色石油”将改写能源格局
2025年11月11日 06:31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 王一辰
中国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项目(绿氢氨醇一体化)即将投产。 (资料图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推动量子技术、生物制造、氢能与核聚变能源、脑机接口、实体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氢能作为资源丰富、环境友好、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在工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n 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氢能源现已纳入“十五五”规划建议,释放出国家支持产业发展的明确信号。氢能有望从探索示范走向大规模应用,从而改写当前的能源格局。绿色氢氨醇将引领应用。氢能产业想要取得突破,应用场景是关键。国家能源局近日公布了能源领域首批氢能试点名单,计划支持实施41个项目和9个区域试点,推动氢能产业从示范应用阶段向规模化推广阶段转变。众多试点中,绿色氢氨醇成为主要应用场景。在此前公布的第一批​​绿色液体燃料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试点项目中,绿色氢氨醇项目也占大多数。 “十五五”期间,以绿氨氢醇为代表的“绿色石油”有望率先突破。 7月8日,远景能源152万吨绿色首个32万吨氢氨项目在内蒙古赤峰市建成投产。当天下午,全球首个绿色氨罐驶离园区。法国秘书处国际检验组织Seeitas为这台现场绿色氨罐颁发了全球首张ISCC(国际可持续发展与碳认证)可再生氨证书,标志着全球绿色氢氨行业进入商业化生产的新阶段。 “远景集团正在赤峰建设全球最大的‘新石油基地’,利用“利用内蒙古戈壁沙漠取之不尽的景观资源,生产绿色氢氨基醇和生物反应器燃料。”远景科技集团总裁张雷表示。全球最大的绿色氢氨基醇综合示范项目将于11月底在吉林省松原市投产。该项目将打造“风能太阳能发电、绿色能源制氢、绿色氨醇合成”完整产业链,让绿色能源生产更多绿色氢,进而合成绿色氨。中国能建氢能源有限公司总裁李景光表示,这种模式可以大大提高风能、太阳能项目的经济性,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化工、冶金、交通、航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因此,低成本的绿色电力是发展绿色氨氢醇的重要基础。锡林郭勒盟委员会副书记、联合会常务理事郭玉峰介绍,锡林郭勒盟拥有日趋完善的产业环境、雄厚有力的基础设施、以及发展绿色氨氢醇的真金白银的政治支持。锡林郭勒现在已经可以兼容了。支持能源装备、增量分销网络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夯实了绿色氢醇、氨产业集群崛起的基础。 “十四五”期间,日本陆续诞生绿色氢、氨、醇试点项目。在日前举行的绿色氢氨产业集群推进会上,中国工信会会长于童国家发展促进会透露,截至2025年10月,我国规划氢氨一体化项目超过800个,总规划绿色氢产能近900万吨/年,建成产能超过20万吨/年。实现风能、太阳能资源多元化利用,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途径有很多。为什么绿色氢氨基醇如此受欢迎?到2035年,我国风能和太阳能总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36亿千瓦。考虑到目前的情况,还有进一步扩容19亿千瓦的空间。绿色氨氢醇将成为吸收太阳能和风能的重要途径。 “绿色氢氨”酒精产业是连接绿色能源和终端利用的纽带。”任正非董事长梁志鹏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国家能源局法制改革司原副司长表示,将可再生能源电力转化为氨氢醇直接作为工业原料使用或替代工业、交通领域煤炭、天然气、石油的消耗,是增加可再生能源用电量总量的新途径。中国油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副会长姜立军对此表示强烈赞同。他表示,风能、太阳能、氢能、氨能、醇能的融合,为新能源现场消费提供了新模式。电解水制氢的绿色能源转化为绿色氢气、绿色氨和绿色酒精,易于储存和运输。它可以用作燃料和原料,使w以多种方式利用工业和太阳能资源。绿色氨氢醇作为长期储能载体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所长周晓新表示,2025年至2060年,日本社会整体用电量将从10万亿千瓦时增至21万亿千瓦时。作为一种长期储能介质,即使在极端条件下,绿色氢也可以为电力系统提供弹性支持。绿氢源自甲烷、甲醇等绿色氢、合成燃料和化学原料。与率先实现产业化的绿色氨等绿色燃料一起,有潜力成为新能源系统中重要的绿色能源元素。绿氢及新能源系统的运行机制、生产过程和能源基因配给应用,在提高新能源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周晓新认为,随着西部地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改造,预计未来绿色电力和绿色燃料将并行向东部输送,从而构建东西向能源输送新模式。经济效益也是增加绿色氢醇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数据显示,水电解制氢成本较2020年下降近50%。专家表示,灵活制氢技术和集成控制系统的示范推广,有望进一步降低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的绿氢成本。 2030年前后,每公斤绿氢的价格可能会降至10元左右。在工业方面现场,绿氨氢醇基本上是经济的。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的技术障碍亟待解决。绿色氨氢醇产业仍处于发展和推广期,充满无限可能性和潜力,但也不能回避挑战。实现绿色氨氢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需要面对和克服从氢气生产、储运到终端使用的全链条障碍点。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树贤重点介绍了制氢过程,他表示,绿氢的成本是实现氢能可持续目标的关键因素。绿氢的成本应该从目前的21安杜安/公斤下降到灰氢的成本。两大“僵局”问题限制了绿氢成本的降低:绿色电力制氢和碳排放上限是的。克服绿氢成本高的瓶颈,需要依靠技术创新。西安龙亿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马军表示,碱性电解槽是通过工程设计开发的。随着市场的成熟,发展潜力将随着市场的成熟而逐步释放。公司以降低氢气平准化成本(LCOH)为目标推进产品迭代,已成功进入海外10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解槽市场。针对制氢面临的挑战,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外籍学者刘科提出了低碳甲醇解决方案。所谓低碳甲醇是指采用绿色电力、不良碳和微量矿物质分离技术生产的甲醇。 “低碳甲醇是储存和运输绿色氢气的理想载体。1升的氢气产量甲醇是 1 升液氢的两倍。此外,低碳甲醇还可以在现有加油站进行加注,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刘克说。对于氢气储运,航天氢能技术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甘安妮认为,只有突破大规模储运技术瓶颈,才能大幅降低氢气成本。未来,我们将建立以液氢为储运介质的新能源电氢系统。重点关注终端应用,清洁液体燃料、生物质等应用场景香港国际航运及航运服务中心副秘书长孙景良表示,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航运业正在逐步向绿色低碳行业转型。和市场需求。石化工业规划院副院长李志坚认为,可再生甲醇、氨、航空燃油必须超越各环节关键技术,积累经验,不断扩大应用场景规模。 (商报记者 王一辰)
(编辑:胡峰)

你可能也会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